叶遂群大师蓝田和田玉
叶遂群
中国玉石雕刻师,江苏省玉石雕刻大师,现任河南省珠宝商会副会长,江苏省珠宝玉石行业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玉文化研究会会员,苏州玉石文化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南红专委会副会长。
1974年生于有“中华玉都”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河南南阳镇平。1992年,拜镇平老艺人张丛三为师学习基本功。为进一步探索玉雕内蕴,叶遂群于2000年辗转来到苏州,成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侯晓锋的入室弟子,学习人物件的设计与雕刻。在此期间,叶遂群潜心修习,博采八方众长,在传统苏作玉雕技法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入中国传统元素与当下的审美潮流,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其作品佛像、花鸟、仿古俱精,并屡次在国内各大玉雕大赛中斩获奖项。2012年,叶遂群创办了自己的玉雕工作室,主攻设计制作优等的南红、白玉作品。叶遂群的工作室不大却不失风雅,古典韵味与现代气息并存不悖。他创作的玉雕作品传神、灵动,既有浓墨重彩的历史人文底蕴,也兼顾探索与创新。于清和细腻中显现悠然禅意,一刀一琢之下皆是对生活和世事百态的所思所感。
以下是关于和田玉的简介:
基本信息
- 名称由来:古代曾被命名为“禺氏之玉”“昆山玉”“钟山玉”“于田玉”等,清朝乾隆年间设置和田直隶府,“于田玉”由此成为“和田玉”。
- 地位:中国“四大名玉”之一,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清代,一直是中国古玉器的主要玉材。
- 矿物组成:主要由透闪石矿物组成,还含有白云石、透辉石、蛇纹石等伴生微量矿物,透闪石含量一般在95%以上。
理化性质
- 物理性质:晶系为单斜晶系;颜色有白、青、黄、绿、黑及过渡色;折射率1.61-1.63;密度2.90-3.10g/cm³;摩氏硬度6-7;呈不透明至半透明状,具油脂、蜡状光泽,质地细腻。
- 化学成分:化学通式为Ca2(Mg,Fe)5Si8O22(OH)2,因类质同象替代,还含少量FeO、K2O、Na2O和Al2O3等杂质成分,这些杂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和田玉的颜色。
产地分布
- 新疆:传统狭义和田玉产地,如和田地区的玉龙喀什河(白玉河)和喀拉喀什河(墨玉河)产籽料,昆仑山脉的于田、且末、若羌等矿区产山料。
- 青海:青海料也叫昆仑玉,主要产自三岔河、小灶火、野牛沟等矿区。
- 其他地区: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产籽料和山料;辽宁岫岩产河磨料;台湾花莲丰田矿区主要产出碧玉和黄玉;韩国春川料多为青黄色。
分类情况
- 按颜色分类:有白玉、青玉、黄玉、碧玉、墨玉、糖玉和花玉等几大类。其中白玉中的羊脂白玉为极品;青玉颜色由淡青至深青,是和田玉中数量最多的一种;黄玉呈黄色或淡黄色;碧玉又称绿玉,以菠菜绿色为上品;墨玉在自然光下呈纯黑色;糖玉颜色多为棕红色和黄色。
- 按产出形态分类:有籽料,呈卵石状,质地细腻温润,表面有天然毛孔和皮色;山料,原生矿,呈块状;山流水料,介于山料和籽料之间,经一定程度的冲刷;戈壁料,产于戈壁滩,表面粗糙,油性好。
文化价值
- 历史悠久:和田玉在中国的使用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数千年来一直贯穿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进程中。
- 象征意义:在中国文化中,和田玉象征着美好、吉祥、高贵、纯洁等品质,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如“君子比德于玉”,将玉的品质与君子的品德相联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