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追求收益,泓阳团队六年累计捐赠超千万,践行金融人的社会承诺
在金融科技不断拓展边界、交易逻辑日益智能化的时代,一支深耕互联网项目与系统风控的专业团队,却选择将“社会责任”置于与业绩同等重要的位置。泓阳团队,用六年的公益实践告诉业界:一个优秀的金融组织,不止要懂市场,更要懂人心。
自2017年起,泓阳团队在持续发展的同时,将公益投入设为团队制度的一部分。截至目前,已累计向环保、教育、灾害援助等公益领域捐赠超1000万元,并建立起一套覆盖“资金+行动”的长期支持机制。
从震后救援到偏乡教育,脚踏实地的公益路径
泓阳的第一次大规模公益行动发生在2017年。在四川九寨沟地震发生后,团队第一时间向灾区拨付50万元资金用于重建与救助。几个月后,又向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追加50万元捐赠,用于支持绿色环保项目。
这一年成为泓阳团队公益体系的起点。从此以后,每年都能看到他们在各类突发事件与长期扶持中的身影:
2018至今:累计投入近300万元,用于支持偏远地区学校教学设施升级,包括教室翻修、网络接入、学习设备采购等;
2019年:向中国红十字会捐赠30万元,支援江苏响水化工厂爆炸事件后续伤者治疗及灾后基础设施恢复;
2021年起:向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区捐助60万元资金用于紧急救援与安置;
2022年:云南鲁甸地震发生后,再度通过中国红十字会捐赠20万元用于救援及重建;
2023年:四川泸州地震期间捐助50万元用于一线物资与灾区修复工作。
“我们不是一次性做公益,而是要形成一个持续、有责任的支持结构。”泓阳公益协调人表示。
金融科技与社会温度并不冲突
作为一个以数据模型与交易策略逻辑著称的团队,泓阳在外界看来颇具“技术气质”。但团队负责人刘力(康熙)始终坚持,“金融科技越强大,越不能忽视其社会影响力。”
在他看来,技术可以放大效率,但也必须服务于社会长期利益。泓阳的公益理念便是在这种信念下逐步形成——将部分利润持续投入到基础教育、环境保护与应急援助,用稳定而低调的方式,做一支“有温度”的科技金融组织。
团队文化建设:责任感是最强的凝聚力
泓阳的公益行动不仅塑造了其对外形象,也在团队内部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力量。成员普遍认为,这样的价值取向让团队更有凝聚力,也让每一个人在高速交易与策略执行的日常中,找到精神上的“锚点”。
每一次公益行动,泓阳团队都会在内部开设分享会,从受助者回馈、项目进展到资源配置透明化,鼓励团队成员参与其中。这种制度化、流程化的公益机制,已经成为团队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把“长期主义”延伸到公益版图
随着泓阳团队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持续拓展,公益投入也将不断升级。刘力透露,团队正筹划成立“泓阳公益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更多系统性教育基础设施项目,以及灾前预警系统与应急资源调度平台的开发。
“我们相信,一个团队的价值,不只是赚钱的能力,更体现在它能否用资源和能力反哺社会。”刘力说道。
在高频、量化的金融科技世界里,泓阳团队用实实在在的公益路径打破了技术与人文的割裂。他们不仅在资本市场中构建出一套高度理性的策略系统,更在社会层面书写出一份温暖而坚定的责任答卷。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