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喝小米粥养胃!”以前谁要是胃不好,总会有人劝说:喝点小米粥就好了。事实上真是这样吗?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胃病已成为困扰许多人的健康问题。胃痛、胃胀、反酸、嗳气等症状频发,如何科学养胃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御医派“七分养三分治”学说传承人史士昊在《五仙传医》栏目中,结合中医理论,以其深厚的医学功底和临床经验,深入剖析养胃误区,并提出针对性的调理方案。

史士昊指出,很多人一遇到胃部不适,第一反应就是熬一锅小米粥。这种看似正确的养胃方式,实际上需要因人而异。对于胃胀、消化不良的人群,温热的小米粥确实能起到补益脾胃的作用。但对于反酸、烧心、嗳气等胃酸分泌过多的患者,喝小米粥反而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不适症状。

针对这一现象,史士昊提出了改良方案:将小米炒至金黄后泡水饮用。经过炒制的小米,其凉性得以中和,性质变得温和,既能滋养胃阴,又不会刺激胃酸过度分泌。这个方法简单实用,只需将小米小火慢炒至焦香,再用热水冲泡即可。

在谈及多年胃病患者时,史士昊强调“虚损不补,陈病难除”的调理理念。他认为,老胃病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在于胃功能的整体衰退,需要通过“补虚损、化瘀堵、祛毒邪”的系统调理来改善。其中,补虚损重在修复胃黏膜,化瘀堵针对胃气上逆的问题,祛毒邪则是要消除长期用药对胃部的损害。

史士昊建议,对于顽固性胃病,可以结合御医派的经典方剂如乾隆四神汤、五仙膏等进行调理。这些方剂遵循“七分养三分治”的原则,既能扶助正气,又能祛除病邪,帮助患者逐步恢复胃部健康。

“养胃不是简单的食疗堆砌,而是要对症施策。”史士昊的这番话道出了养胃的关键。在他看来,无论是日常饮食还是专业调理,都要根据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方法。只有真正理解胃病的成因,才能找到最适合的养护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