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苞茅酒的来历

  人类发明酒的历史非常悠久,《紫桃轩杂缀•蓬栊夜话》《粤西偶记》《粤东笔记》等史料均记载了猿人造酒。

  早在猿人时期,就发明了发酵酒,那时候的发酵酒大约有五种物质因素而形成:一是苞茅,后也称谷狄;二是红蓼;三是青蒿,此三类均可促进植物的发酵;四是含糖和淀粉的野果等植物;五是矿物质山泉水。猿人将丰产季节吃不完的野果用这些植物包裹起来,放在水塘里,用抗氧化的石英石压紧。过冬时没有鲜果,就用这种发酵的野果来充饥。早期是在野外发酵,发酵后能去除果子中的苦涩酸味,也变的清甜可口,通过发酵产生了酒精度,吃后发现有兴奋强身、五劳七伤的效果,他们就将这种发酵野果作为过冬的食物。

  后来逐渐演变进化,根据记载,大约到了有巢氏和燧人时代,他们就改进到将发酵的果子冲碎,通过简单的过滤,装在竹、木制作的容器里保存,当时酒的名字叫醪,后来也叫醪醴。人类有了陶工具以后,将这种发酵的果汁储存到陶罐进行保存,一直到神农和轩辕时代才定名为酒。

  酒的含义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在水里捞发酵好的果子,必须是太阳落后才能取出,以免破坏了水质,在当时他们讲究的就是酉时下水取果食用,后来也就有了酉时取果、戌时使用的传说。神农在荆山一带又将酒用于药食同源领域,那时就出现了两种酒,一种黄酒,一种苦酒。神农就用这两种酒炮制中药,治病救人,强身健体。

  特别是到轩辕黄帝时代,黄帝对酒也非常重视,《黄帝内经》记载:“黄帝问曰:为五穀汤液及醪醴奈何?岐伯对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黄帝、歧伯共商如何提高造酒技艺。在那时已经不仅限于用野果造酒,已发展到用其它含淀粉的植物来造酒,在轩辕以前缩酒是冷发酵。

  后来历朝都有著名造酒先师,如仪狄、杜康、刘伶、狄希等。史料记载仪狄就是在炎黄时代的著名造酒先师,他将冷发酵改进为热发酵,从而扩大了酿酒原材料的领域、同时也提高了酒的产量和品质。《搜神记》还记载,春秋时期仪狄的后人神酒师狄希利用茅草、青蒿造曲酿酒。后人为了纪念仪狄和狄希这两位酿酒先师,将这种神奇的植物苞茅以他们的名字命名为谷狄。据记载,大约在春秋时期,为提高酒度,便于保管运输,智慧的荆楚人在南条荆山将酒的制作方法从自然冷发酵进化为人为热处理发酵,也发明了发酵曲,这样一来就可以将谷类、豆类等含糖和淀粉的植物利用为缩酒的原材料,从而提高了酒的产量和品质。人们把发酵工艺结合起来,加热蒸馏过滤,后也称为烧酒。所以就有了苞茅贡酒的记载,如《左传》载:“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贡,无以缩酒。”荆楚人的壮大,苞茅贡酒成了他们当时发展的第一物质基础,那时人们把这种酒定名为黄酒,其含义有两种:一种含义是这种酒通过储存,酒的颜色会变黄;二是当时这种酒属皇家专用饮品,就称黄酒。

  现在人们认为苞茅酿酒是个新鲜事物,其实原始人发酵酒主要就利用这种植物。只因后来酿酒工艺不合理的改良,使人们淡忘了这个奇妙的原始工艺。但在荆楚大地民间至今还留下了少部分苞茅酿酒工艺的存在,在这一代至今还流传着“家家酿酒,户户藏酒”,饮酒、敬酒、劝酒、庆酒、祭酒等多种古老酒文化。

  大约到东汉时期,在黄酒的基础上,利用苞茅作为透气发酵原材料,又改进到利用热能蒸汽产生温差,接用蒸馏水的原理,后也称蒸馏酒。所以以后就有了发酵酒和蒸馏酒工艺,发酵出的酒称为黄酒、苦酒、红酒,蒸馏酒称为白酒。

  在古代,酒是礼仪的象征,饮酒是有严格要求的,身份地位不够的严禁饮酒,不庆功祭祀严禁饮酒,不到酉时严禁饮酒。有很长一段时间,酒属于贡品,民间是不允许饮用的,有了酒必须上贡,所以就有了进、贡酒和喝庆功酒等文化。《诗经·豳(bin)风·七月》记载:“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南朝《荆楚岁时记》记载:“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这些记载都展现了酒文化的重要场景,酒历前年,酒意延绵,酒情深远。出于对酒的热爱,人们还综合手指数字、语言表达能力、大脑反应速度传承了猜酒拳的文化,从汉朝一直流传至今。

  到了唐代,因李显来到了荆楚大地的房州现房县,他将造酒、饮酒及酒文化推向了一个高潮,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时的文人墨客以酒作诗,将酒文化应用为盛世文化,后李显回到京城后,将这一文化带到了宫廷,也就将酒文化融入到华夏饮食礼仪文化的组成部分,后就有了“无酒不成礼仪”、“无酒不成宴席”的名传。

  二、研究解谜

  智慧的古人为什么要用这些材料酿酒?保康荆山玉文化研发中心联合行业专家通过二十多年的研究试验,发现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造酒都是利用苞茅、臭黄荆、青蒿、水蓼、矿泉水等。我们结合现代科学发现,这些原材料含有大量活性物质,还含有丰富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这些植物和矿物是南条荆山独有的产物,现还大面积的存在,如苞茅在这一带有很多以这种植物取的地名,比如茅草岭、茅山、茅坪等,《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记载:苞茅(小白茅草)是一种药食同源的禾本科植物,农历三月初它会长满白毛的柳胎,还被草叶包裹在里面,没有出壳的就称苞茅,而苞茅在酿酒工艺中不仅有透气发热作用,还可增加出酒率;重点是用于五劳七伤,活血化瘀,它含有:白茅素、葡萄糖、果糖、柠檬酸、苹果酸、薏苡素等;臭黄荆是一种马鞭草科植物,地名马鞭蒿,《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记载:可以解病蛇毒,除邪气,解酒等作用,富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十八氨基酸等,它的名字因荆山而起,因它的作用显著,民间也称观音树;青蒿也是这一带盛产之物,如西蒿、东蒿、蒿坪等都是以这一植物而取名,它含有青蒿素和多种营养成分,有清热解暑、凉血止血、解热镇痛、杀虫、抗菌、抗癌、促免疫力等作用;水蓼有迅速发热,产生蛋白酶的作用,具有解毒、健脾、化湿、活血、截疟的作用。用这些发酵透气材料,能将这些植物转化为植物蛋白酶,通过研究,我们在此基础上依据食药同源理论,添加了五色石矿物质提取物(如偏硅酸、锶、锂等元素)和沉香叶,特别是五色石这种矿物质,可补充优化水和窖泥的微量元素,从而来优化酒的质量和口感。五色石也称五色石英,楚祖鬻熊命名为荆山玉,因此它成为了荆山楚源的有力佐证,它的名字来源于荆山,其矿物元素有:偏硅酸、锶、锂等,偏硅酸矿物质在对骨骼、心血管、免疫系统、抗氧化、关节、皮肤等方面均具有积极的影响和效果,有软化血管,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中均有记载,“主治:心腹邪气,女人心腹痛,镇心,胃中冷气,益毛发,悦颜色,治惊悸,安魂定魄,壮阳道,下乳汁。随脏而治,青治肝,赤治心,黄治脾,白治肺,黑治肾。”;沉香叶富含挥发油、黄酮及其苷类、酚类、还原糖、多糖、氨基酸等成分,具有安神助眠、抗氧化、润肠排毒、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等作用。

  我们研究发现利用这些材料发酵,通过发酵产生植物蛋白酶,成为发酵曲,用这种发酵曲再次应用到含有淀粉的植物中进行二次发酵,发酵好的物体古人称为醪,也叫醪糟。通过热能量处理产生的蒸馏水称为烧酒,现称为蒸馏酒,冷处理发酵的就叫黄酒、苦酒、红酒,现称为发酵酒。研究发现用热处理的烧酒将对人体有利的蛋白酶大量破坏,冷处理的植物蛋白酶抗体很弱,在人们饮用过程中因胃酸和有害菌的影响,大量破坏脆弱的益生菌。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将这些植物和矿物先做成酵素,用长时间特殊工艺培养酵素中的益生菌抗体,让酵素产生大量对人体有益的小分子活性益生菌群,将培养好的酵素做成母酒,再次分级接种到基酒中去,这种工艺我们称之为分级发酵法工艺。通过这一工艺益生菌产生了强大的抗体,避免了高度酒、高温、胃酸以及人体内有害菌的破坏,增强了益生菌对人体肠胃的修复和清理有害菌的作用。通过这一制作技术,能充分保存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活性物质不受破坏。这种酒口感好,饮后头不痛,口不干,不伤胃、有微妙的兴奋感和力量感,根据历史文化和制作工艺,我们把这种酒定名为楚源苞茅活性酒。这种益生菌还可识别有害菌和基酒的质量功能,若酒内含有有害菌、酒精及化学成分勾兑,益生菌会睡眠,严重的不会成活,在选基酒时就会有三个月的识别期,从而保证活性酒的质量。若长期科学饮用本品,可调节肠胃消化系统、活血化瘀、增强免疫力、预防早期细胞恶变、强身健体、延年美容作用。

  通过研究解谜了该原材料和产品具有独特优势,该技术已申报获得多项国家知识产权。

  三、做健康酒的必备条件

  若要做好酒,健康酒,前提是不得追求出酒率,如应用化学材料增加出酒率、用酒精勾兑或把酒精喷洒在醪糟上再次蒸馏的过酒,都是对人体有害的酒。发酵曲和造酒原材料的霉烂变质,都会是严重影响酒质量的关键因素。想要做好酒,一是精选水质;二是造酒的原材料;三是发酵池;四是造酒工艺;五是藏酒技术、容器和环境。上述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造不出健康酒。

  四、科学饮酒

  酒从古至今是五劳七伤的良药,同时也是一种营养品,酒实际上是一种药食同源酵素,是炮制中药的重要原料,是礼仪交接、相互沟通的引信,是催人奋进、消除疲劳的良剂。它含有丰富的对人体有利的微量元素和益生菌群,人类的迅速进化发展,除了基因外,与这些发酵食物是有关联的,它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和各方面机能。但后来有些造曲酿酒工艺的不合理改进,大量破坏了对人体有益成分,只留下了酒精度和对人体有害的甲醇,也很少注重掌握科学饮酒知识,所以就有了饮酒伤身的存在。

  酒文化实际上是药食同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与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的精髓结合,它与石器文化和饮食文化并存达万年之久,因此酒成了华夏民族的快乐饮食之物:饮酒起舞,饮酒高歌,饮酒对诗。历朝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许多赞美酒文化的墨宝,如李白诗中著:“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孟浩然诗中也写道:“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等。

  因酒是一种药食同源饮品,也是刺激神经的麻醉剂。根据历史记载和经验积累,总结出酒有九不饮:精神失常身体不适不得饮酒,未成年的儿童不得饮酒,剧烈运动后没有平静下来不得饮酒,性生活前后一小时内不得饮酒,特殊环境工种不得饮酒,过酒和化学成分勾兑的酒不得饮用,发酵曲和原材料霉烂变质酿造出的酒不得饮用,孕妇不得饮酒,注射和饮用抗生素、对酒精过敏的人群不得饮酒。

  饮酒是一门文化和科学,要把握住十分酒量,八分饮用,这也就是中华民族传承的茶七酒八的说法。酒醉分明真君子,就说明了喝酒能控制情绪的人是非常有涵养的人。民间还流传着诸多关于酒文化的典故,如贪玩伤智,贪酒误事;酒喝人醒肉吃胃;醒酒看醉人等,这一系列流传几千年的典故充分说明了要科学饮酒,适可而止,饮对人体健康有利的酒。

  五、研究意义

  深度弘扬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科普科学饮酒知识,转化应用科学造酒方案。也是响应国家提出的酒饮品改良计划,造好酒,科学饮酒,让人们在享受美味的过程中饮出健康和快乐,所以就有了“药疗不如食疗,治病不如养生”。史书记载,先楚人在长江汉水之间的秦荆巴山脉活动时间较长,所以这里是华夏酒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南条荆山是苞茅贡酒的发源地,直到现在苞茅也是这里盛产之物。酿酒工艺和酒文化是人类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我们要将这一博大精深的华夏酒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保护应用,为人类健康服务。

责任编辑: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