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忽视到悔恨:杜昌德主任解析耳鸣耳聋的 “隐形杀伤力”
“医生,我这耳朵里的‘蝉鸣’快两年了,最近连孩子喊我都听不清了,是不是没救了?” 在诊室里,58 岁的张阿姨攥着检查报告,声音里满是焦虑。接诊的杜昌德主任看着舌苔、把着脉象,无奈地摇了摇头 —— 这已是他本周遇到的第 8 位因拖延治疗导致听力严重损伤的患者。作为从事中医耳鼻喉临床工作 40 余年的资深专家,杜昌德主任深知,在中医看来,耳鸣耳聋绝非 “听不见” 那么简单,而是脏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公众对其认知的盲区,正让更多人走向听力衰退的深渊。
一、耳鸣耳聋:中医视角下的 “脏腑预警”
“很多患者刚出现耳鸣时,总觉得‘休息一下就好’,殊不知这可能是脏腑发出的求救信号。” 杜昌德主任指着诊室墙上的中医经络图解释道,中医认为 “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在窍为耳”,耳朵与肾、肝、脾等脏腑关系密切,耳鸣耳聋多与肾精亏虚、肝气郁结、脾胃虚弱等有关,就像树木根系受损、枝叶自然枯萎,耳朵这一 “窍道” 也会因脏腑失衡而失聪。
杜昌德主任从中医角度分析,耳鸣耳聋的危害呈 “连锁反应”:
脏腑层面:长期耳鸣若属 “肾精亏虚”,会伴随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进一步加重肾虚;若为 “肝气郁结”,则会引发烦躁易怒、胸闷胁胀,形成 “郁久化火、火扰耳窍” 的恶性循环。
2、气血层面:中医讲 “气血畅通则耳窍通”,耳聋多与气血瘀滞、耳窍失养有关。老年患者常因气血不足,听不清家人说话,久而久之情志抑郁,又反过来耗伤气血,加速衰老。
3、全身关联:杜昌德主任特别强调,耳鸣耳聋有时是其他脏腑疾病的 “信号灯”。
二、这些人群正在被耳鸣耳聋 “重点盯上”
“中医讲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体质偏颇的人群更易受耳鸣耳聋困扰。” 杜昌德主任根据 30 年临床经验,总结出几类 “高危人群”,并从中医角度给出了针对性提醒:
1、“噪音环境常驻者”
工厂工人、建筑工人、机场地勤等职业人群首当其冲。杜昌德主任解释,中医认为 “久处噪音” 易伤 “肾气”,肾气受损则耳窍失养,就像持续狂风会吹折树木,长期噪音会耗伤人体正气。
2、“耳机依赖族”
地铁里、健身房中,随处可见戴着耳机的年轻人。杜昌德主任指出,长期用耳机 “强塞声音”,会导致 “耳窍气机逆乱”,尤其在嘈杂环境中调大音量,更会加重 “肝火上炎”,就像强行往密闭容器里充气,最终会撑破容器。
3、“慢性病患者”
高血压(中医称 “眩晕”)、糖尿病(中医称 “消渴”)患者是耳鸣耳聋的 “易感人”。杜昌德主任解释:“高血压多与‘肝阳上亢’有关,肝火上扰耳窍则耳鸣;糖尿病多因‘阴虚燥热’,耗伤肾精,耳窍失养则耳聋。” 临床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出现听力障碍的概率是普通人的 3 倍,“这类人群需从根源调理,控制好原发病,才能护好耳朵。”
4、“中老年群体”
60 岁以上人群中,每 3 人就有 1 人存在耳鸣或耳聋。
5、“压力过载者”
长期熬夜、精神紧张的人群,易 “肝气郁结”,进而 “气滞血瘀”,耳窍因气血不通而失聪,就像河道淤堵、船只难行。
三、黄金治疗期:中医调理的 “时机密码”
“在门诊,我最怕听到患者说‘我这毛病都半年了’。” 杜昌德主任语气沉重地说,中医调理耳鸣耳聋也有 “黄金期”,错过则可能抱憾终身。
四、护耳指南:杜昌德主任的 “中医护耳法”
“与其等听力受损后追悔莫及,不如用中医智慧提前防护。” 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杜昌德主任总结出一套简单易行的 “中医护耳指南”:
按揉耳周穴位:每天按揉听宫、听会、翳风三穴,每穴 3-5 分钟,可疏通耳部经络、促进气血循环,就像给耳朵 “松土施肥”。
2、辨证食疗:肾精亏虚者可多吃核桃、黑豆、枸杞;肝气郁结者可饮用玫瑰花茶、陈皮茶;脾胃虚弱者可常喝山药粥、小米粥,从饮食上调理脏腑。
3、起居养肾:中医认为 “亥时(21-23 点)三焦经当令,子时(23-1 点)胆经当令,丑时(1-3 点)肝经当令”,此时入睡能养肝护肾,避免熬夜耗伤肾精,从根源减少耳鸣耳聋风险。
4、情绪调畅:“怒伤肝”“思伤脾”,保持心情舒畅可避免肝气郁结、脾胃受损,间接保护耳朵。压力大时可通过散步、冥想等方式疏肝解郁。
“耳朵是‘肾之窍’,是脏腑功能的‘晴雨表’。” 杜昌德主任最后强调,在中医看来,耳鸣耳聋不是 “忍忍就好” 的小问题,而是需要从脏腑根源调理的健康挑战。从今天起,重视耳朵发出的每一个 “信号”,用中医智慧及时干预,才能让我们始终听见生活的喧嚣与美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