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科”背景下跨境电商专业集群建设研究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数字化转型的加速,跨境电商作为全球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核心驱动力。在这一过程中,“新商科”作为现代高等教育中的新兴理念,强调跨学科交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跨境电商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跨境电商不仅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国际贸易、物流管理、市场营销、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紧密相关,要求高等教育特别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具备多元知识和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新商科”背景下,跨境电商专业集群的建设成为实现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关键一环。本文从“新商科”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跨境电商专业集群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实施路径和保障机制。通过分析当前高等教育体系与产业需求之间的矛盾,结合跨境电商产业的特点,提出了跨境电商专业集群建设的重要意义。在可行性分析部分,本文结合政策红利、产业发展机遇和集群效应的实际情况,阐述了这一建设的可操作性。实施路径部分,提出了具体的课程体系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及思政教育创新等方面的实施方案。最后,本文通过保障机制的建立,如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课程动态更新机制和集群平台动态优化机制等,确保跨境电商专业集群能够顺利实施并持续发展。
关键词:
新商科、跨境电商专业集群、教育改革、数字化转型
1. 引言
跨境电商是全球贸易数字化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和全球市场的逐步融合,跨境电商正在成为国际贸易中最具活力和增长潜力的领域之一。根据《2023年全球电商发展报告》显示,跨境电商交易额在全球电商交易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份额,中国、美国和欧洲的跨境电商交易量正在持续增长。与此同时,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也推动了国际物流、支付结算、数字营销等领域的技术革新。
然而,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也给高等教育特别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培养能够适应全球电商环境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在这一背景下,“新商科”应运而生,强调跨学科的知识融合、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实践经验的积累。尤其是在跨境电商这一复杂多元的领域,传统的商科教育已经难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亟须进行深度改革与创新。
因此,跨境电商专业集群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跨境电商作为一种高度跨界的学科,涉及国际贸易、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单一的专业体系难以满足这一复杂产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通过构建跨境电商专业集群,可以有效整合多学科资源,提升教育的综合性和适应性,从而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2. “新商科”背景下跨境电商专业集群建设的必要性
2.1 深化改革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诉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已不能有效满足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在“新商科”理念提出后,应用型本科教育更需要注重实践与跨学科知识的融合。跨境电商作为新兴产业,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广泛,除了传统的电商理论,还包括国际贸易、跨境支付、全球市场分析、物流管理等。单一的专业课程体系难以全面培养跨境电商所需的人才。因此,构建跨境电商专业集群,将多个相关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提升人才的综合能力,也有助于推动学科交叉和人才的复合型发展。
2.2 解决教育资源短缺与教育需求日益扩张矛盾的现实需要
当前,跨境电商产业的迅速发展催生了大量的就业需求。根据《中国跨境电商发展报告2023》,中国跨境电商市场预计将在2024年突破1.5万亿元。然而,随着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根据相关数据,2023年全国跨境电商人才缺口达到百万级别。因此,高等院校在培养电商专业人才时,既要考虑到教学质量的提高,也要尽力解决教育资源的短缺问题。通过构建跨境电商专业集群,能够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电商专业人才的需求。
2.3 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建设与课程研究的前沿趋势
在全球化、数字化转型加速的今天,应用型本科教育正朝着课程体系多样化、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高度契合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始关注如何在课程设计上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推动跨学科的融合。跨境电商的教学需要不仅要重视电商基础理论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的能力锻炼。因此,跨境电商专业集群的建设不仅符合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解决教育质量与行业需求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
2.4 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以及行业企业价值链实现需求
在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变革的背景下,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了跨境电商发展的必然趋势。跨境电商产业的转型不仅体现在技术创新的层面,还体现在全球化经营、供应链管理、跨境支付等各个方面。因此,行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企业希望能够找到不仅具备电商基础知识,还能应对复杂国际市场挑战的复合型人才。这一需求为跨境电商专业集群建设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通过集群化的专业建设,可以培养出满足企业多维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3. “新商科”背景下跨境电商专业集群建设的可行性
3.1 充分利用教育教学改革的政策红利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尤其是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从“十三五”规划到“十四五”规划,国家提出要加强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建设,推动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关于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极大地推动了跨境电商等新兴学科的教育改革。利用政策红利,跨境电商专业集群建设的可行性得到了充分保障。
3.2 借助跨境电商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
跨境电商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现实基础。随着中国跨境电商行业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跨境电商企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与此同时,跨境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相关产业链条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在国际物流、支付系统、市场营销等领域。因此,借助这一产业发展的机遇,跨境电商专业集群可以实现教育内容的优化升级,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
3.3 充分发挥专业集群的集聚效应
跨境电商作为一个复合型学科,需要跨学科的知识整合和深度的产学研合作。专业集群的建设可以通过集聚效应,整合电商、金融、国际贸易、物流等多个学科的教育资源和实践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知识结构和实践体验。集群化的专业建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推动教育模式的创新,帮助学校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4. “新商科”背景下跨境电商专业集群建设的实施路径
在“新商科”背景下,跨境电商专业集群的建设不仅是对传统商科教育模式的创新,更是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的深度重构。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构建切合市场需求、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体系,成为关键。下面从四个方面详细探讨跨境电商专业集群建设的实施路径。
4.1 构建“夯实基础、做厚核心、突出跨界”三层递进课程体系
跨境电商专业需要一个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从基础到核心,再到跨界能力的培养,逐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基础课程为学生提供跨境电商所需的基本知识,包括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市场营销、跨境支付、国际物流等。通过这些课程,学生能够理解跨境电商的行业框架和运营模式,为后续的核心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核心课程着重于跨境电商行业的关键技能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例如,全球电商平台的管理、跨境电商营销、数据分析等课程,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在全球市场中进行有效的电商运营,并提升其数据驱动的决策能力。
跨境电商的跨学科特点要求学生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因此,课程体系中应增加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国际供应链管理等内容,促进学生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培养。这一部分旨在帮助学生适应未来多变的市场环境,培养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4.2 构建“跟岗认知、贴岗实训、跨岗实战、顶岗实习”四段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是跨境电商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目标是将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通过四个阶段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首先要通过企业参观、行业讲座等方式了解跨境电商行业的整体架构和发展趋势。此阶段的核心是帮助学生树立跨境电商行业的基本概念,了解各类跨境电商平台的运作模式和市场需求。
在贴岗实训这一阶段,学生将进入模拟或实际的电商运营环境,进行跨境电商平台的商品管理、营销推广等任务。通过贴岗实训,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在跨岗实战这一阶段,学生将在多个岗位进行轮换,全面了解跨境电商的各个环节,如市场分析、产品选择、销售管理、物流配送等。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部门协作能力,增强其整体视野和项目管理能力。
顶岗实习是学生实践教学的最后一环,学生将进入跨境电商企业,参与实际的电商运营工作,承担具体岗位职责。在这个阶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行业中实际遇到的各种挑战,提高其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通过这四个阶段的实践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跨境电商的基础知识,还能通过全面的岗位轮换,培养全局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4.3 “双管齐下”实现教学任务项目化和项目任务教学化
在跨境电商专业集群的建设中,教学任务项目化与项目任务教学化的结合是实现高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通过将理论教学与实际项目结合,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学生可以参与跨境电商平台的营销策划、市场分析等实际项目,提升项目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项目任务教学化意味着将实际项目转化为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在项目中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完成实际的任务。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操作跨境电商平台,还能在具体任务中提高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项目化教学和任务化教学的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能够迅速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具备在跨境电商领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4 创新“课程-文化-网络-实践-心理”思政教育体系
在跨境电商专业集群的建设中,思政教育不仅要融入到课程中,还要通过文化、网络、实践和心理等多方面的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
在跨境电商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在教授国际贸易或跨境电商平台管理时,可以结合全球发展趋势和中国在国际市场的定位,帮助学生形成全球视野。
跨境电商本身就是一个国际化的行业,文化差异对电商运营的影响深远。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例如,在跨境电商的国际化运营课程中,增加文化交流的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消费者行为和市场需求。
利用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资源,让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学习电商知识,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网络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多元化的学习与交流空间,帮助他们了解世界各地的电商模式和成功案例。
通过实际的电商项目和企业实践,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强化社会责任感。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公益电商项目或绿色电商项目,帮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跨境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心理教育,帮助学生学会情绪管理,提升其心理素质,适应职场挑战,增强其职业竞争力。
通过这种多维度的思政教育体系,能够在专业知识教育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使其在未来的跨境电商工作中,既能发挥专业能力,又能践行正确的价值观。
在“新商科”背景下,跨境电商专业集群建设的保障机制至关重要。保障机制不仅是确保专业集群建设顺利实施的关键,也是保持教育质量、响应产业需求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以下将从三个方面详细探讨跨境电商专业集群建设的保障机制。
5 建立群内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随着市场和技术的迅速发展,跨境电商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教育体系必须具备应对这些变化的灵活性。因此,建立群内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是确保跨境电商专业集群持续适应产业需求的重要措施。
5.1根据行业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
跨境电商行业涉及的技术、市场和政策环境都在不断变化。例如,全球贸易政策、电子支付技术、物流系统等方面的变动会直接影响跨境电商的运营模式。因此,教育体系需要定期与行业进行对接,确保课程内容能够与产业需求同步更新。例如,可以通过定期召开行业座谈会、校企合作等方式,获取行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并根据这些信息调整和完善课程设置。
5.2灵活调整专业方向和教学内容
随着跨境电商市场的细分和新兴领域的崛起,教育体系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各专业方向的重点。例如,随着全球电商平台的多元化,像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新兴领域快速发展,教育体系可以根据这一趋势,新增相关课程和专业方向。同时,应加强学生对新兴电商模式的认知和实践,提升其适应未来市场变化的能力。
5.3强化企业参与机制
企业是跨境电商产业的主力军,也是教育需求的重要来源。建立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关系,利用企业的实际需求来指导专业的动态调整,是确保教育内容和产业需求同步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企业需求调研、建立企业专家委员会等方式,使教育内容和教学目标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用人标准和市场发展需求。
实践应用。因此,课程内容的更新应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可以通过与跨境电商企业的合作,将实际案例和项目引入课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接触到行业中的实际问题,锻炼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新增跨境电商平台的运营管理案例分析、数据驱动的市场推广策略等课程内容,使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结论
本文围绕“新商科”背景下跨境电商专业集群建设展开,探讨了其必要性、可行性、实施路径以及保障机制。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创新课程设计、加强实践教学、建立保障机制,能够推动跨境电商专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的不断发展,未来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完善将有助于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的跨境电商人才,推动产业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作者:李居英,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课题一: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23年度项目;课题名称:“新商科”背景下跨境电商专业集群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JC23225;项目类别:青年项目。课题二: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23年度项目;课题名称:数智化视域下新商科人才培养的实践困境及改进策略探究;项目批准号:JC23230;项目类别:青年项目。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