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租赁深化产业化转型 海通恒信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近年来,监管政策逐步引导融资租赁公司回归租赁本源,推动金融租赁公司围绕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功能定位探索开展特色化经营,为实体经济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中国券商租赁龙头海通恒信(1905.HK)紧抓服务国家战略主线,秉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持续深化产业化转型,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专业化能力,打造发展的长期竞争力。据海通恒信业绩公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海通恒信实现收入人民币37.25亿元;期间溢利人民币8.12亿元,较2023年同期略有增长。截至2024年6月30日,海通恒信资产总额为人民币1,130.82亿元,权益总额为人民币201.93亿元。
海通恒信响应国家号召,不断提升融资租赁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降低实体经济客户的融资成本,同时多措并举优化负债结构,持续降低负债成本。2024年上半年,海通恒信净利差为3.16%,较上年同期上升了0.10个百分点。
持续优化资产布局 资产质量稳步提升
海通恒信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深耕产业细分赛道,主动调整业务投放,不断优化资产配置,产业化发展进程稳步推进。
在科技金融方面,海通恒信积极布局“金融+航天”,重点加强科技金融领域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业务布局,顺应“科技金融”新趋势,服务新质生产力企业全生命周期资金需求;在绿色金融方面,积极培育工业节能、电池回收、汽车回收等绿色金融资产,与储能领域头部集成商达成战略合作,构筑起“绿色金融”新优势;在普惠金融方面,大力推进小微生态建设,优化普惠金融业务策略,优选具有经营优势及优质发展潜力的中小微企业予以支持,开创了“普惠金融”新局面;在养老金融方面,重点关注优质医养结合机构和康养设备厂商的金融服务需求,设计定制化的产品方案,实现项目投放的成功落地,打造“养老金融”新服务;在数字金融方面,不断深化算力产业生态圈,持续加强算力领域领军企业战略合作,助力传统IDC转型智算中心,激发“数字金融”新动能。
通过深化产业化转型,海通恒信业务投向和资产结构进一步优化。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绿色租赁资产余额约236亿,数字经济资产余额超50亿,资产占比均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
有效拓宽融资渠道 融资成本不断降低
对于融资租赁公司来说,融资渠道和资金是公司的生命线。海通恒信积极探索创新融资工具,不断拓宽多元化且稳定的融资渠道,引导优质资金支持公司业务产业化转型发展。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与66家金融机构建立授信关系,累计获得授信额度约为人民币1,102亿元,其中未使用的授信余额约为人民币580亿元。
在直接融资方面,海通恒信通过创新融资方式持续提升自身直接融资能力,荣获资本市场多项荣誉奖项;在间接融资方面,海通恒信不断深化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优化授信条件,促进融资成本下降,保证公司拥有充裕的流动性。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直接融资余额占比48%,间接融资余额占比52%,整体例结构合理,公司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2024年上半年,计息负债平均付息率为3.53%,较上年同期下降0.12个百分点。
中长期看,随着经济增长动能的逐步释放和各类刺激投资政策的落地,以及企业转型力度的进一步加强,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空间将会愈发广阔。未来,海通恒信将继续立足租赁本源,以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主要抓手,持续优化资产结构,扎实推进产业化转型,推动公司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