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载深耕公益,播撒希望。自2011年启动以来,李锦记希望厨师项目始终以“资助青年学厨圆梦,培育中餐未来之星”为初心,在公益与传承的赛道上前行。2025年,项目经5月启动、筹备,于7月至8月中旬完成北京、辽宁沈阳、广东广州和湛江、湖南长沙、江西萍乡、云南昆明、四川成都和凉山州、内蒙古赤峰等多城面试家访。

1755484412508432.jpg

在最酷暑的夏日,希望厨师项目小组连续奔赴多城

 

校企同行千里路,经销商首度加盟,共拓希望新里程

2025年的招生季,暑气蒸腾,却挡不住一群追光者的脚步。由李锦记与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成都市财贸职业高级中学校、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三所合作院校教师组成的项目小组,顶着高温酷暑奔赴全国——从滇南高原到粤西沿海,从凉山彝寨到内蒙古草原,他们用脚步丈量公益的半径,只为不错过任何一个怀揣热爱的灵魂。

1755484439491395.jpg

李锦记中国企业事务总监赖洁珊(左上)、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教学主任魏春龙(右上)、成都市财贸职业高级中学校烹饪专业教师陈荣建(左下)、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教务科科长谭子华(右下)进行项目宣讲,介绍情况

这份始终如一的坚守,在今年有了更温暖的延伸。2025年4月,李锦记重磅推出“公益合伙人计划”,将公益创新机制融入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该计划的重要一环是联合渠道合作伙伴,通过对希望厨师项目的持续深耕,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培育更多优秀烹饪人才。

在今年希望厨师招生面试中,多位合作经销商首次以公益合伙人身份加入,把爱与希望化为实际行动,成为了李锦记公益路上的重要力量。

云南惜春商贸创始人顾惜春,与李锦记携手20余年,因丈夫曾为厨师的缘分,对希望厨师项目倍感亲切。昆明面试现场,她细致倾听孩子的故事,“这不仅是选人才,更是在为每个家庭播希望。”

成都世海益家商贸创始人张小军,有着学厨、从厨的过往,5月刚参加过成都班感恩宴的他,在面试中格外关注孩子“是否准备好迎接厨艺之路的挑战”。“灶台前的汗水,才能熬出人生的甜。”这份共情,让他更坚定与李锦记共行公益路,对李锦记的社会责任项目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西安耀盛商贸的杜盛,辗转6小时高铁从陕西西安抵达四川凉山州,是第一次走进这片土地。“李锦记14年坚持做一件事,本身就令人震撼;孩子们在困境中想改变命运的眼神,更让我落泪。”他与项目组约定,开班时要来看“自己亲自面试进来的孩子”。

从企业到学校,再到合作伙伴,这场公益接力,让希望的触角延伸到此前未曾抵达的角落。

1755484455814059.jpg

李锦记经销商(从左至右:云南惜春商贸顾惜春、成都世海益家商贸张小军、西安耀盛商贸杜盛)加入面试一线

 

逆境青年的逐梦路,用坚韧点亮希望

面试现场,每个年轻的身影背后,都有着一段与命运较劲的故事。曲比格布、李月、姚雅婷的经历,恰是万千追梦青年的缩影,他们用坚韧证明:热爱足以冲破困境,梦想终会照亮前路。

1755484469346322.jpg

申请人进行笔试、面试、嗅觉测试、色彩判断,肢体力量展示等

 

凉山彝族青年: 毛坯房里的向阳者,用双手扛起家的重量

从美姑县波窝苦村到西昌裕隆的新居,曲比格布一家的迁徙之路,是生活的颠簸与坚韧。这个彝族青年的家里有六口人:74岁的奶奶、打工养家的妈妈、已成家的姐姐、外出务工的哥哥、年幼的妹妹,还有他自己。2023年父亲因病离世后,全家的生计便落在了母亲肩上,她在附近葡萄园打零工,用微薄的收入拉扯着几个孩子。

新家的两层楼房,是这个家庭一路走来的坚韧印记。搬迁时动工修建,父亲却在中途病逝,未粉刷的毛坯房,成了生活突然按下暂停键的印记。院子里几株向日葵,努力朝着太阳的方向,像极了这家人在困境中积极向上的模样。哥哥曾考上普通高中,因家计被迫辍学打工,这件事成了曲比格布心里的刺,也让他更明白“抓住机会”四个字的分量。

初中毕业的暑假,16岁的曲比格布瞒着妈妈,去成都的火锅店当服务员。一个多月的汗水换来2000元工钱,他只留下500元当路费,其余1500 元一分不少全塞给了母亲。曲比格布望着院子里的向日葵轻声说:“我想学好手艺,以后开个小馆子,让妈妈不用再去葡萄园晒着。”

1755484490702477.jpg

曲比格布(中)接过项目小组送来的录取通知书

 

内蒙古赤峰双生花:姐妹同逐厨艺梦,并肩成长

李月来自内蒙古赤峰,与双胞胎姐姐李阳自幼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父亲2022年离世后,学费全靠姑姑支撑。去年,姐妹俩本可一同报考希望厨师,但为了照顾老人,李月放弃机会,选择先留在家乡。

经过在希望厨师北京班一年的学习,李阳的成长变化给了李月莫大的鼓舞:“她现在能在众人面前侃侃而谈,还在烹饪比赛中获奖,这些都是希望厨师项目带给她的改变。”在今年赤峰站的招生现场,作为优秀学员代表回场分享的李阳,举手投足间展现出的自信风采,让所有人见证了她的蜕变。

从未长时间分开的双胞胎姐妹,彼此心中始终牵挂着对方。当今年项目再次来到赤峰招生,李阳毫不犹豫地帮妹妹李月报了名,她盼着妹妹能被录取,这样姐妹俩就能在京城并肩学习、共同生活,在烹饪的世界里一起追逐梦想。

1755484507280077.jpg

项目小组前往李阳(上图左三)李月(上图左六)姐妹家中家访

 

湛江巧手姑娘:用双手编织的,不只是手工,更是希望

湛江吴川的海边村落,潮起潮落间,日子像被海浪磨圆的石子,平淡却藏着韧劲。姚雅婷的家就在这里,五口人靠父母做杂工维生,父亲腿脚不便,二姐的治疗费更让家计雪上加霜。面试时,她拿出的不仅是简历,还有一沓自学的蜡笔画、剪纸和手工挂件,这些是她在帮做家务、照顾妹妹的间隙,跟着网课一点点琢磨的成果。“我会做饭,也爱琢磨吃的,”她红着眼眶却语气坚定,“我想学好厨师,将来开个小店,让爸妈不用那么累。”

家访那天,那栋经政府修葺过外墙的两层旧屋,在海风里透着朴素的生机。屋里姚雅婷的手工作品,像礁石上倔强生长的花,对生活的赤诚向往。李锦记中国企业事务总监赖洁珊鼓励姚雅婷,开学入读后要认真学习,掌握一技之长,为自己和家庭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你的手能做出这么多美好,将来也一定能炒出最香的菜。”

1755484526142778.jpg

项目小组到姚雅婷(上图右三)家进行家访,鼓励其开学努力学习

 

薪火相传:从个人梦想,到行业力量

14年,足以让一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从2011年首批20名学员,到如今累计资助数千名青年;从北京1所合作学校,到目前北京、成都、广州三地联合办班,项目生源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从获北京市教委特批招收外地生,到成为四川“海联金桥”重点项目、广州“粤菜师傅”教学成果认证项目,李锦记希望厨师项目早已超越“公益资助”的范畴,成为连接乡村与城市、个人与行业、技艺与文化的桥梁。

毕业的李锦记希望厨师中,有人在北上广深的餐厅执掌灶台,有人回乡创业带动乡邻致富,有人成为了烹饪专业教师,有人升入大学深造,更有人走出国门,把中国味的烟火气带到海外。他们挥动锅铲翻炒食材,也在翻热自己的人生。

“14年来,我们见证的不仅是孩子们实现学厨梦想,更是他们通过一技之长改变人生的过程。”赖洁珊说,“这些孩子从大山、乡村走来,带着对生活的热望走进厨房,未来将成为发扬中华优秀饮食文化的新生力量。”

2025年的秋天,又一批青年将踏入校园。他们的故事,是千万个“逆袭人生”的序章;而李锦记希望厨师项目,正以热爱为帆,载着无数梦想与中餐文化的火种,向更辽阔的未来远航。

 

-完-

关于李锦记

李锦记致力成为亚洲饮食文化的全球门户,矢志发扬中华优秀饮食文化。自1888年创立以来,李锦记已成为几代人记忆中的味道,象征合家欢聚、共享佳肴的珍贵时刻。李锦记迄今已推出超过300种广受全球消费者和厨师喜爱的酱料和调味品,成为专业厨师和家中大厨探索、创新和创造卓越美食体验的伙伴。李锦记扎根中国香港,业务遍及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及地区。秉承深厚的传统、坚持卓越品质的承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永远创业精神,李锦记致力为全球消费者创造卓越亚洲美食体验。如需详细了解,请访问www.LKK.com。